第(3/3)页 陈义苦笑一声,忽然开始理解李承乾的心情。 出发的时候,李承乾让他们一定要努力,最好能取得一个名次。 陈义等人皆是不理解,虽然科考进士很重要,不过现在黔州也不是什么落后的地方,除了教育差点之外,其他几乎都是顶配。 直到进了长安,陈义他们才知道什么叫差距。 天下读书人,在百姓们嘴里只有三种。 一个是关陇贵族,一个是山东氏族,另一个就是江南华族。 偶尔还会冒出几个寒门仕子,但是这寒门仕子,几乎都是在长安附近,好像出了长安之后,就没有读书人一样。 这点让陈义他们很是憋屈,特别是刚到长安去吏部报道时,负责记录的官员都惊呆了,还再三确认他们是不是说错地名了。 这种忽视,更是让陈义等人暗暗下定决心,一定要在这次科举中取得名次,让天下人知道还有一个黔州存在! 不过,这种决心,在围观百姓的闲言碎语之中,似乎一点一点被瓦解了。 这次世家大族可是有备而来,而他们不过是学习了几年,勉强会背诵四书五经的读书人,想要在这次科举中脱颖而出,无异于痴人说梦。 很快,就轮到了陈义他们。 前面有几个人,正在向记录的官员汇报身份。 “荥阳郑氏,举荐人,郑仁泰!” 一个气度不凡的年轻人傲然道。 周围人听到这话,脸上顿时露出惊讶之色。 这次科考是进士科,而非明经科。 贞观律规定,进士科必须要有人举荐。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,科举制破坏了世家大族的利益,如果不做出一点改变的话,恐怕那些世家大族是不会同意开设的。 至于举荐,就是考生拜入某位大人物名下,然后报名的时候,提出他的名字就行。 而荐举人官位的显要程度,社会名望的大小,都是会直接影响着考试的结果。 第(3/3)页